冀勇慶文章檔案

柳傳志
柳傳志的「夢之隊」

中國資深媒體人冀勇慶:柳傳志從聯想集團退休了,他培養的管理人才足以組成一支「夢之隊」,還給聯想留下了完善的內部人才選拔、培養和激勵機制。
2011年11月3日

遷移的IT產業鏈

中國資深媒體人冀勇慶:過去20年,亞洲承接了全球IT產業鏈的轉移;未來10年,它還必須完成價值鏈的升級。
2011年9月19日

Yahoo
從Yahoo看網路的世紀輪迴

中國IT界資深媒體人冀勇慶:Yahoo開創了新模式,但由於缺乏技術基因,在新一輪的網路革命中被拋棄。難以跨越軟體和網路間的河流,成爲巴茨的宿命。
2011年9月8日

谷歌
谷歌爲什麼做手機?

中國IT界資深媒體人冀勇慶:在移動網路上,谷歌發現自己到最終消費者之間的鏈條過於冗長,通過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可以儘快縮短這段距離。
2011年8月17日

華為
雲手機:iPhone殺手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中國雲手機廠商們未來將集體挑戰蘋果的統治地位,而不是與傳統手機廠商們正面交鋒。
2011年8月4日

諾基亞
2012:消失的諾基亞?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諾基亞會消失麼?當移動網路的大潮將諾基亞從手機行業的主導者變成了從屬者之後,品牌消失與否,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2011年7月13日

美放寬對華技術出口未必是好事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中美最新一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國表示將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這對於大多數從事低端製造業的中國企業來說,是個利空。
2011年5月13日

華為
分析:華為的世代交替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華為年報首次公佈董事會成員構成。一場世代交替正在華為悄悄進行,或許出於爭取進入美國市場的壓力,或許交接班的佈局已基本完成。
2011年4月19日

網路
十年,網路江湖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中國的網路巨擘們因爲適應獨特的中國商業環境而成功,如今又受其所累。
2011年3月29日

諾基亞
諾基亞和微軟聯手稱霸?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諾基亞和微軟的圈子再強大,卻都沒有把代表未來的關鍵點給圈進去,那就是網路,或者說得再窄一些,就是移動網路。
2011年2月13日

噹噹網
李國慶的罵與痛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沒有本土投資銀行的給力,李國慶們要想擺脫國際大投行的定價權很難,但只要海外上市就得承受現實,雖然他們心不甘情不願。
2011年1月18日

網路業的一地雞毛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騰訊和奇虎的世紀大戰,只不過是其他行業屢屢出現的「中國式商戰」的又一個典型案例而已。中國的網路行業跟其他行業並沒有什麼本質不同,同樣充滿了不那麼陽光的另一面。
2010年11月3日

國美
金融資本的另一面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明天下午的10分鐘裏將會決出國美的階段性未來,雖然黃光裕和陳曉陣營均宣稱得到了大部分機構投資者的支持,而實際上他們誰的心裏都沒底,因爲資本是如此的善變。
2010年9月26日

三網融合下的電信營運商困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三網融合方案呱呱墜地之後,廣電部門不僅保住了內容的播控權,而且拿到了原來屬於電信營運商的網路接入和IP電話業務,電信營運商則處於尷尬的被邊緣化的角色。
2010年7月22日

諾基亞
諾基亞的反擊戰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蘋果依靠iPhone顛覆了諾基亞對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統治地位,並讓諾基亞在軟體和服務上的短板暴露無遺。爲挽回頹勢,諾基亞選擇了在高階和低端市場雙面下注、同時發力的策略。
2010年4月19日

摩托羅拉的自我救贖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摩托羅拉如今打算分拆成兩家公司,一家做手機,另一家做網路設備,到底誰會繼承「摩托羅拉」這個光榮而沉重的名字?
2010年3月2日

蘋果
分析:蘋果平板電腦難展iPhone雄風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從iPod到iPhone,再到平板電腦,喬布斯的螢幕玩得越來越大,但失去了封閉性的蘋果平板電腦,很難重演iPhone的奇蹟。
2010年1月26日

宏碁
華人企業的全球化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宏碁取代戴爾成爲全球PC業老二,這也是華人PC企業在全球市場的最高排位。希望用兩年時間追趕惠普的宏碁,會成爲全球PC業的領跑者嗎?
2010年1月20日

華為
分析:有關華為的七大猜想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在2010年,作爲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商的中國華為公司,將會發生哪些大事呢?
2009年12月20日

iphone
分析:iPhone不是聯通的真命天子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 :表面看中國聯通沒有和蘋果達成收入分成協議保證了自己的收益,但在iPhone內容審覈和分發上聯通也沒有任何權力。
2009年11月3日

華為
華為第二次極限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冀勇慶:200億元銷售是很多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瓶頸,但是華為正向著300億的銷售目標飛馳,這次它又能摸高的極限是多少?
2009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