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慧(AI)成爲資本市場最受矚目的賽道。從OpenAI到輝達,從大模型到算力晶片,全球投資者爭相湧入人工智慧「第一序」受益者的懷抱,即那些直接構建AI技術的企業,也就是「造AI」的公司股票。然而,如果回顧歷史,每一次技術革命的最大贏家,往往並不僅限於造工具的人,也包括那些懂得如何用這些工具提高效率和利潤的公司。這個投資邏輯,被稱爲「第二序效應」。
舉個例子:20世紀初,隨著亨利•福特在1908年推出T型車,並率先引入流水線生產,汽車從貴族奢侈品變爲大眾消費品,整個產業迅速擴張。當時,美國曾湧現出超過200家汽車製造商,造車被視爲最具顛覆性的技術創新之一。然而如果在那個階段,投資者押注汽車行業,買入福特等整車廠商,最終卻可能因爲行業競爭激烈、技術路徑趨同以及資本開支巨大,而獲得有限的長期回報。
真正抓住紅利的,卻是另一類「下游」企業。1913年,Gulf Refining 在匹茲堡開設美國首家 「駛入式」 自助加油站,向車主們提供汽油、機油注入及簡易保養服務。隨後,像 新澤西標準石油(後成爲埃克森石油公司)之類的石油企業開始全國佈局。這些公司無需製造汽車,卻掌握了全國汽車保有量成長帶來的加油與服務剛需,迅速建立網路化商業體系,獲得了規模性效率和利潤回報。
您已閱讀18%(539字),剩餘82%(25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