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搞外賣和搞AI,並不矛盾

劉遠舉:只有把經濟的基礎打好,把消費提振起來,讓人們更好地就業,可以花更多錢,纔能有更多資源輸送給創新,創新才能持續地走下去。

連續兩個週末,外賣平臺補貼「大戰」持續。7月14日,淘寶閃購日訂單量,再次突破8000萬創新高。有超6.4萬商家在淘寶閃購也創下了自己的歷史峯值,生鮮、水果、酒水等多個行業的中小商家訂單量整體實現了翻倍成長。消費者湧入平臺領券,享受高折扣甚至「0元購」;單子多、補貼高,騎手也獲利,有人一天賺1700元。

外賣大戰也引發了很多討論。在這些討論中,有一種觀點認爲,「美國大廠都在搞AI,中國大廠卻在搞外賣。海外巨擘燒火箭、燒晶片、燒AI軍備競賽,國內燒幾百上千億就圖讓消費者1元喝奶茶?」

這種觀點的本質,是覺得外賣只是一個運輸過程,將資源從一方轉移到另一方,並未真正創造價值,浪費人力物力。

您已閱讀14%(293字),剩餘86%(17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網誌ID@劉遠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