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完善國際稅收政策,爲臨港特殊經濟功能區的國際高階人才集聚賦能

汪利錟:國際高階人才極容易因爲政策變動和不穩定性而流失,爲此,免稅港的所得稅政策應承諾長期不變,確保「吸引」和「留住」國際高階人才。

人才是科教和創新的核心要素,也是所有要素中最具能動性的要素。在當今激烈的高階人才國際競爭中,世界各國都在想方設法以各種優惠政策措施吸引人才。上海在未來國家經濟社會戰略和國際競爭佈局中的核心引擎地位與日俱增。爲支撐這一地位,上海須大膽創新,實施更加具有超級磁場效應的國際高階人才引進戰略。

浦東及臨港特區國際高階人才引進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自2019年4月浦東啓動國際人才港建設以來,該港已經搭建起了吸引國際人才的公共服務、市場服務、創新創業服務和在線服務等多功能的綜合服務平臺,形成了一站式的人才服務綜合體和高能級的人才資源配置樞紐。據統計,目前已累計服務27萬人次。該港很好地向國際人才提供了來滬的便利通道,但從長期看,以優質服務爲手段來吸引人才只能起到短期效果。如果真正讓國際高階人才落地生根,制定形成長遠的政策,並形成制度預期的引力,最終達到聚集效應是必要的。

您已閱讀15%(380字),剩餘85%(21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