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關稅

「一報還一報」與中美關稅戰

李偉:中美關稅戰按下了暫停鍵,但硝煙遠未散盡,當市場情緒隨著關稅戰的大起大落時,中國應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才能從根本上維護自身的長遠利益呢?

中美關稅戰按下了暫停鍵,但硝煙遠未散盡。當市場情緒伴隨著關稅戰的大起大落而忽高忽低時,有一個問題卻是中國,尤其是決策層最需要關注的,即中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才能從根本上維護自身的長遠利益呢?

我們先來看看我們的對手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簡稱川普)是如何做的?說實在話,川普在關稅這個問題上既是言出必行,又是出爾反爾。說他言出必行是指川普在競選的時候就多次讚美關稅,並聲稱要對中國徵收高達60%的關稅。現在看來,他的確是真正揮舞起了關稅這根大棒;說他出爾反爾是指川普一會兒說要給多少國家徵收多少關稅,一會兒又把自己加徵關稅的命令凍結90天等等。這種忽左忽右的做法讓人確實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想想川普商人的出身也不難理解。在川普的眼中,這個世界沒有正義和邪惡,只有利益和交易,而交易或談判就是零和博弈,沒有雙贏,只有我贏你輸。他覺得憑藉美國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第一商品進口大國的地位可以對貿易對象國搞突然襲擊、極限施壓,再通過後續談判逼迫對手屈服,接受他的「對等關稅」,同時對美國商品和服務進口大開綠燈。這樣,川普就可以大言不慚地宣稱他贏了,而別國的領導人則成了「失敗者」的形象。應該說,這種做法還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一些國家「屈服」了,只好「求著」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當然,這時候談判的主導權就到了川普的手中。也有一些國家或國家集團說要報復,但到目前爲止只是說說而已。

然而,中國沒有喫他的這一套。隨著川普對中國加徵越來越高的關稅,中國也進行了層層加碼的反制。最後,按照雙方加徵的關稅,中美之間的直接貿易相當於被人爲的「中斷」了。中國的這種做法代表了立地爲人、不甘屈服的態度,是一個大國應有的氣節。但拋開感情因素來說,這種做法是否更有利於從根本上維護中國自身的長遠利益呢?

您已閱讀19%(752字),剩餘81%(32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