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一場地緣政治衝突也許終將在礦產領域上演

貝蒂:以往關於礦產緊缺的很多次警告都像是在喊狼來了,但中國最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是迄今爲止最令人擔憂的。

習慣性的自滿很少能讓你對世界局勢擁有敏銳的判斷力,尤其是對於地緣政治衝突。但是幾十年來,儘管人們總在擔憂對綠色轉型至關重要的原材料可能出現短缺,他們所做出的回應卻充其量只是聳聳肩。引起這種恐慌的因素很多,比如中國威脅要切斷稀土及其他礦產的出口,或者鎳和鋰等金屬國際價格暴漲。而事實上,由於市場力量的慣常運作,加上外交及法律措施也起到一定作用,這些因素都只產生了短暫影響。

最新引發恐慌的因素是迄今爲止最具有威脅性的:中國在4月4日對7種稀土元素的出口實施許可證要求,顯然是在報復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關於稀土供應鏈將出現嚴重短缺的舉證責任仍然落在悲觀主義者身上,但如果全球礦產貿易領域真的爆發衝突,那麼美國仍然沒有做好多少準備。

關於礦產緊缺的很多次警告都像是在喊狼來了。政策制定者擔心面臨瓶頸——歐盟目前正在列第五份關鍵原材料清單——但很難說出主要經濟體中有哪個製造行業曾因礦產短缺而遭受了嚴重損害。

您已閱讀25%(417字),剩餘75%(12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