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歐盟

歐盟正努力適應川普的「朝令夕改」式關稅

張冬方:歐盟的貿易反制措施需要絕大多數成員國的同意,歐盟始終希望能以談判的方式尋求解決方案,慢一拍在於留餘地,留下談判時間。

川普用全面關稅一度讓全世界陷入了混亂。而一週之後,川普又對「服軟」75國的關稅加徵暫停90日,與此同時,對「硬碰硬」的中國關稅加徵至125%,加上先前的20%,總共145%。包括歐盟在內的各國各地區鬆了一口氣,原來川普追擊的終極敵人是中國,其他國都是陪跑者。

說到服軟,用川普式語言,那就是拍馬屁、跪地求饒。川普公開炫耀,「我告訴你們,這些國家正在給我們打電話,拍我馬屁」,「他們迫切地想達成協議。『先生,求求你,達成協議吧。我願意做任何事情。」 在川普的幻想中,最好的局面就是所有人都跪在他的面前,臣服於他的威嚴和權力。

但這樣的事情不可能發生在中國身上。面對川普的強硬,中國選擇硬碰硬。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稱,「中國人不惹事,也不怕事,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而川普對自己關稅措施的註解則是,「不能報復,若報復,將加倍還擊。」 4月11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稱,鑑於在目前關稅水準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後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徵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您已閱讀22%(464字),剩餘78%(16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