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對話方勵:關於《里斯本丸沉沒》,人們沒有足夠重視「情感」這個出發點

非非馬:在這部紀錄片電影迎來英國首映的時刻,導演方勵希望觀衆不論來自什麼國家、什麼文化背景,都能放下意識枷鎖,去直擊那些最本真、最質樸的東西。
方勵表示,《里斯本丸沉沒》只想展現戰爭中一個最爲微觀、曾經被遮蔽的一角,在這個微觀的小角落裏,有人性、情感和命運。「它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在《里斯本丸沉沒》英國首映禮的前一天晚上,我對導演方勵做了三個多小時的採訪。雖然他前一天傍晚剛落地倫敦,但他似乎完全不用倒時差。也或者,他本就沒有「時差感」,因爲他常年每天只睡4小時。他捨不得「浪費生命」去睡覺,並讓自己的身體適應了這種節奏。

誠實地講,我還是能在某些時刻嗅到他身上散發出的疲憊。畢竟,那也是將滿72歲的肉體凡胎。畢竟,自去年9月6日影片於中國公映開始,他已連軸轉地跑了近四個月路演,做了150多場交流。但他是這樣一種「精神鐵人」,能調動出超強的精神力,去極大地延展肉身的耐受邊界。又或者說,他非常捨得「燃燒」自己。一如他流傳甚廣的名言: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不是養生,而是淋漓盡致地燃燒生命。三個多小時的採訪,他高強度地密集輸出,對各種細節、數字、人名的記憶,猶如刻在腦子裏般清晰。

若不是這種「強人」特質和「自燃型」人格,大約方勵也完不成《里斯本丸沉沒》。這部歷時8年才完成攝製的紀錄片,經歷了各種坎坷,也不得不被3年疫情延宕了週期。由於週期長、多國攝製、動畫製作成本高昂,它的總投資近8000萬元,燒光了方勵所有積蓄——他甚至還不得不陸續賣光自己在國內的三套房產(北京兩套、成都一套)。雪上加霜的是,疫情期間方勵其它的產業也都在虧損。「那段時期,不是某個人,是整個電影行業都很難。」但方勵不是被困難羈絆的人,他甚至不願意浪費一點時間去想這些煩心事。從60歲就嚷嚷著「生命進入倒計時」的他,自有他的「時間賬」:「我的今天和明天,太珍貴,有太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去完成。」

您已閱讀11%(641字),剩餘89%(54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