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人工智慧

超級80/20法則: AI時代下知識創作

李晉、貢潔: AI浪潮席捲全球,衝擊著不同行業,連帶顛覆傳統的藝術創作。筆者透過實驗,揭示科技進步能否提升作品質量,還是加劇兩極分化。

帕累托法則與知識創作

19世紀末,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Vilfredo Pareto)觀察到義大利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這一現象後來被美國管理學者約瑟夫•朱蘭(Joseph Juran)進一步發展,推論出著名的「80/20法則」:80%的結果(輸出)往往歸於20%的投入(輸入)。

這一法則在知識工作中表現得尤爲明顯。對科研人員、藝術家等羣體而言,前期的集中投入能確保成果達到基本水準。若要追求卓越品質,最後那20%的提升往往需要投入80%以上的時間與精力。比如,知名作家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僅用三週寫成《在路上》(On the Road)的初稿,但最終版本卻經過六年、六輪修改才得以完成【注1】。

您已閱讀22%(318字),剩餘78%(11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明德商論

本雙週專欄是由港大經管學院的專家教授撰寫,將爲讀者提供對商業、金融、經濟和科技領域最新趨勢和創新的獨特見解。港大經管學院致力於培養一流的商業領袖和推動學術和相關研究,在亞洲導向經濟發展的世界大潮流之下,爲香港、中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動力。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