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法則與知識創作
19世紀末,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Vilfredo Pareto)觀察到義大利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這一現象後來被美國管理學者約瑟夫•朱蘭(Joseph Juran)進一步發展,推論出著名的「80/20法則」:80%的結果(輸出)往往歸於20%的投入(輸入)。
這一法則在知識工作中表現得尤爲明顯。對科研人員、藝術家等羣體而言,前期的集中投入能確保成果達到基本水準。若要追求卓越品質,最後那20%的提升往往需要投入80%以上的時間與精力。比如,知名作家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僅用三週寫成《在路上》(On the Road)的初稿,但最終版本卻經過六年、六輪修改才得以完成【注1】。
您已閱讀22%(318字),剩餘78%(11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