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電影

《哪吒》:爲什麼申公豹更讓人共情

徐瑾:《哪吒2》成功之餘,不少評論共情反派申公豹,認爲他是小鎮做題家家的隱喻。大眾變了嗎?從集體心態變化中,又可以窺探什麼趨勢?

電影《哪吒》第二部成爲 2025 年的春節爆款,票房已經破百億,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 20 位,不僅超越先前激揚民族主義的頂流,也直追海外經典動漫。

《哪吒》第一部於 2019 年推出。耐人尋味的是,對比第一部時大眾主流認同哪吒等主角,《哪吒》第二部公衆不少認同流向反派配角申公豹,豆瓣等高贊短評更是如此。五年過去了,大眾變了嗎?從共情喊出 「我命由我不由天」、主角光環滿滿的哪吒,再到認同感嘆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也休想搬動」 的反派申公豹,世道人心發生了怎樣的轉折,從中又可以窺探什麼趨勢變化?

您已閱讀7%(257字),剩餘93%(35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電影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