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人工智慧

歐洲如何看待DeepSeek的崛起?

張冬方:到目前爲止,DeepSeek給西方世界造成的衝擊經歷了從「不相信」到「不信任」的過程。

DeepSeek給AI界、甚至更廣泛的西方世界造成的衝擊,恐怕一時半會難以平復了。

1月20日,中國的AI公司DeepSeek發佈其最新模型DeepSeek-R1,稱其效能對標 OpenAI o1正式版。一時間,晶片製造商輝達的股價出現歷史性下跌,Meta和微軟等美國科技公司的股價也出現了急劇下跌,而Deepseek 在中美蘋果應用商店的下載量也一度超過了其美國競爭對手ChatGPT。這股衝擊如此不可預測和難以歸類,DeepSeek甚至被稱作爲「來自東方的神祕力量」。而衝擊不僅僅體現在美國的股市一度動盪,也體現在川普所稱的「給我們的行業敲響了警鐘」、衆科技大佬的或捧或貶,和衆政府監管部門的嚴陣以待上。

到目前爲止,DeepSeek給西方世界造成的衝擊經歷了從「不相信」到「不信任」的過程。不相信在於,這款中國AI模型竟然能以更低的投入產出同等效能的產品。不信任在於,在某些人看來,和很多來自中國的科技產品一樣,DeepSeek必有安全漏洞,肯定不懷好意。

您已閱讀21%(431字),剩餘79%(16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