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美關係

中美競爭已聚焦於人工智慧和關鍵礦產

王英良:中美在產業領域的競爭會集中在人工智慧與關鍵礦產領域。人工智慧領域匯聚了晶片、超算系統、人才、市場等諸多複雜要素。

美國新總統川普上臺後,宣佈一系列新舉措,雖有對拜登政策的系統性否定,但一些領域有承繼關係。回顧歷史,2021年初拜登下令對美國產業進行「百日會診」,並以總統行政令的形式形成報告,要求夯實美國國內較爲薄弱的產業,提振美國對競爭對手的實力。所形成的報告包括對四類關鍵產品(半導體制造和先進封裝、大容量電池、關鍵礦物和材料以及醫療用品和原料藥)供應鏈的綜合評估結果,並分別提出了針對型及通用型的政策建議,以加強關鍵供應鏈的彈性,重建美國產業基礎和創新引擎。

與川普在第一任期中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總體上的虎頭蛇尾表現不同(當然疫情因素和影響不能排除),拜登領導的美國政府在振興產業經濟,尤其是新能源領域所作的工作及成果是卓越的。2021年6月,拜登宣佈對美國的產業振興集中在礦業以及半導體行業。當然由於政治精英們對新冠帶來的衝擊依然心有餘悸,生物安全領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半導體產業以及礦業的分量依然突顯。如拜登在2022年9月以行政令的方式加強了對外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對外國投資的監管,特別是涉及微電子、人工智慧、生物技術、量子計算、敏感數據、網路安全等領域的外資,對美投資併購交易將面臨更加嚴格的安全審查。這集中反映了拜登政府對外資在美網路與數據領域收併購的國家安全風險的關切。

拜登在總統競選過程中,由於衰老等因素不得不中途放棄,而最終以川普勝選,民主黨失勢結束。但經濟領域的成就一直是拜登所強調的「政績」,比如在去年12月,拜登在布魯金斯學會的演講中表示,自己推動對基礎建設、製造業和被忽視社區的投資,避免了一場更大的經濟危機,併爲經濟持續成長奠定基礎。其實在產業經濟尤其是新能源投資(包含鋰電與風能)領域,拜登爲美國做出的貢獻是顯著的,並得到歐洲盟友的讚美。由於當時人工智慧尚未形成目前的規模和運用,拜登爲應對中國在全球的礦業優勢而推動擴容「關鍵礦產聯盟」,並有意發展其爲對抗中國「一帶一路」的工具,這使中美在礦業領域的衝突尤爲明顯。

您已閱讀25%(828字),剩餘75%(25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