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得到證實的一個事實是,全球升溫已在去年首次突破1.5攝氏度。氣候變化發生的速度甚至比預期的更快。在決定接下來會怎樣的問題上,中國將扮演一個關鍵角色。中國現在是世界上遙遙領先的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它在爭奪綠色技術優勢的競賽中也遙遙領先。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從現在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的60%將來自中國。中國是風力發電機、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和鋰離子電池的領先製造國。中國還憑藉對關鍵礦產的控制,主導著下游供應鏈。
對西方民主國家來說,中國的綠色崛起引發兩大擔憂。一是其價格優勢——得益於政府提供大量支持——將迫使西方競爭對手出局,使西方各國政府在關鍵技術上依賴一個戰略競爭對手。二是從電動汽車到風力發電機等綠色產品中嵌入的「智慧」技術可能構成安全風險。圍繞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里夫斯(Rachel Reeves)上週末訪問北京的辯論(涉及綠色能源乃至整體經貿關係),凸顯了歐洲和美國面臨的兩難困境。
中國的綠色優勢根深蒂固。它是關鍵礦產的早期投資者。隨著能源轉型形成勢頭,中國加大了綠色補貼、稅收抵免和投資力度。2023年,中國的年度乾淨能源投資猛增40%,達到8900億美元,成爲其主要成長動力。中國的綠色技術正在國內得到大力部署。北京方面提前六年實現了擁有1200吉瓦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裝機容量的目標——足以爲數億戶家庭供電。預計今年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將超過汽油和柴油汽車,提前10年實現目標。
您已閱讀49%(612字),剩餘51%(6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