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人工智慧

從人工視窗到智慧問答:大語言模型與RAG技術重塑政務服務

陳海亮、於淼:研究顯示RAG框架在處理政務查詢時,可支援更復雜的問題,提供準確度高的答案,而所需的時間、算力和成本亦遠低於增量預訓練和微調方法。

通用大語言模型能否直接應用於政務服務?

近年,類似於ChatGPT的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在全球迅速普及,展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通過海量數據的訓練,這些模型能夠生成連貫且語義合理的文字,並具有卓越的問答能力。在政務服務領域,公衆一般通過政府官網、移動應用查詢政策法規、辦事流程等資訊,或者前往政務服務大廳求助。傳統的政務服務主要依賴人工視窗服務和電話諮詢,服務效率和響應速度往往受到限制,尤其是在遇到複雜問題或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待時,公衆滿意度往往較低。隨著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大語言模型的出現,政務服務逐漸邁進智慧化、自動化。結合大語言模型的對話式諮詢服務更爲高效,能顯著提升公衆體驗。

儘管大語言模型在處理常規問題時表現優異,但在涉及政策法規等專業領域時,仍面臨諸多挑戰。LLM的訓練數據主要來源於網路的公開內容,缺乏深入專業知識,可能導致生成不準確或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回答。在某些特定場景下,模型可能會出現「幻覺」現象,即自信地提供錯誤資訊。這種問題對普通用戶來說通常難以識別,因爲他們未必具備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此外,政務政策經常更新變化,如果大語言模型未能及時獲取最新的政策資訊,其回答可能會與當前政策相沖突。由此可見,爲提高政務AI系統的可靠性,除了確保回答的準確性外,還需加強其可解釋性,以幫助用戶理解每個回答的依據,此舉亦有助提升系統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您已閱讀28%(600字),剩餘72%(15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明德商論

本雙週專欄是由港大經管學院的專家教授撰寫,將爲讀者提供對商業、金融、經濟和科技領域最新趨勢和創新的獨特見解。港大經管學院致力於培養一流的商業領袖和推動學術和相關研究,在亞洲導向經濟發展的世界大潮流之下,爲香港、中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動力。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