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與南錐共同體自貿協定上,要地緣戰略意義,還是維護憤怒地走向街頭進行抗議的本土農民利益?要迎合德國堅決支持立場,還是考慮法國堅決反對立場,尤其是在法國政府纔剛剛垮臺的情況下?要開闢新的出口市場,還是捍衛馬克宏所說的本土「農業主權「?馮德萊恩需要做出抉擇。由此,馮德萊恩是否前往巴拉圭參加南錐共同體峯會有了做選擇題的象徵意義。
12月的第一週,馮德萊恩的抉擇充滿了懸念。12月2日,歐委會發言人稱,馮德萊恩並沒有前往蒙得維的亞的計劃。4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援引兩位歐盟官員說法稱,馮德萊恩即將啓程前往巴拉圭,而且「」不會飛到蒙得維利亞,然後空手而歸」。5日中午,馮德萊恩的去向終於揭曉。她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稱,「在拉丁美洲著陸。歐盟-南錐共同體協議的終點就在眼前。」
歐盟與南錐共同體自由貿易協定的命運總在戲劇性地重複著。這份談判了25年的協定,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預言迎來了它的機會視窗,而且是最後的機會視窗。在這個漫長而黑暗的談判隧道里,勝利的曙光一再被點燃,再到幻滅,再到點燃,以至於讓人已經產生了預期透支。
您已閱讀21%(463字),剩餘79%(17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