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教育改革

人工智慧即將顛覆傳統教育的四個方向

趙勇:將「優秀」定義爲考高分是有問題的,畢竟AI已經能考得比絕大多數人更好了。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面對AI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學校必須重新審視並調整其傳統教育實踐,轉向更加註重個性化和項目驅動的學習模式。個性化學習的好處早已爲人熟知,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其在學校中的推廣卻遇到了諸多困難。AI工具的出現爲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儘管目前已有一些學校嘗試將AI融入教學之中,但這些嘗試大多仍停留在表面層面,未能真正挑戰和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的核心。

堪薩斯大學趙勇教授在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ROE) 學術期刊發表了一篇題爲《人工智慧與教育:結束學校教育的原理(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 End the Grammar of Schooling)》的論文,探討了如何通過更爲激進的變革,使教育系統能夠充分利用AI技術,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需求和特點進行定製化的教學,從而發掘每個學生的獨特才能和潛力。本文由該論文翻譯改編。以下變化是趙勇中對未來學校的設想。

首先,統一的固定課程可能不再是必需的。傳統的預設課程往往強制所有學生學習相同的知識,而個性化學習需要適應並幫助學生髮揮自己的優勢和興趣。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學習的過程可以跨越傳統學科和課程標準的限制,讓學生能夠自主規劃學習之路。

您已閱讀33%(541字),剩餘67%(11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