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影視

《凡人歌》:關於凡人的歷劫與藥方

非非馬:儘管劇情存在爭議,但不容否認,《凡人歌》這部影集捕捉到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各種「難」,並嘗試對此提出解法。

熱播劇《凡人歌》播出後,爭議和討論不斷,被形容爲「一邊被罵一邊爆火」。很多批評不乏合理性,但我也會認爲該劇至少有一點非常值得肯定:它至少是旗幟鮮明地跳開了「成功者敘事」的邏輯。在慕強蔚然成風的今天,如今的國產現代都市劇可謂整體性偏好成功者敘事。就說今年最具熱度的兩部現代都市劇,《繁花》是「大男主」,而《玫瑰的故事》則是「大女主」,再算上香港無線與優酷合拍的職場劇《新聞女王》,也是妥妥的「大女主」劇。

旨在講述凡人生活的《凡人歌》,改編自小說《我不是廢柴》,原著作者紀靜蓉也擔任了該劇的編劇。故事雖有改動,但全劇的精神基調基本維持了一致:人生理應有不同活法,人生的「成功」和幸福不應有統一模板;沒有人是廢柴,更沒有人可以居高臨下地指責他人爲廢柴。所以,《凡人歌》其實不止是跳開了成功者敘事,更是質疑了傳統的成功者敘事。

《凡人歌》是有野心的,它試圖給「凡人生活」開出一劑新藥方——儘管這「藥方」在現階段註定還是會被很多人認爲過於理想化。

您已閱讀11%(417字),剩餘89%(35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談影撩色

非非馬:常駐倫敦資深媒體人、影評人。專注影視領域、女性議題、文化觀察、人文旅行。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