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FT社評:人工智慧走進課堂會創造怎樣的未來?

新的技術必將改變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也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學生返校開始新的學年之際,人工智慧已開始悄然進入課堂。在至少一所倫敦私立學校,一個試點小組將開始在「無教師」課堂上,使用由「學習教練」督導的人工智慧系統,學習英國普通初級中學畢業文憑(GCSE)考試的核心科目。然而,技術對教學的顛覆並非在任何地方都受到歡迎。在南韓,一項在2025年將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數字教科書引入校園的計劃,在謹慎的學者和家長之中引發了強烈反對。

就像在其他領域一樣,人工智慧實際上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取代教師,也不應該如此。研究表明,最好的學習方式是社交性學習,涉及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彼此之間的互動。「大規模開放網路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以廣泛參與爲目標的人人都能訪問、基於網路的課程——並未達到2010年代推出時的宣傳效果,這就是原因之一。

人工智慧也不太可能取代教師可以提供的判斷、鼓勵、指導和關懷。但由於學生未來將進入配備人工智慧的職場,學校必須幫他們做好在這個世界中應對自如的準備,包括通過教學方式幫他們做這樣的準備。而且人工智慧有可能爲教師賦能,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您已閱讀37%(486字),剩餘63%(8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