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Lex專欄:如果中國報復,最受傷的或許不是歐洲車企

如果中國以牙還牙,報復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許多歐洲車企是招架得住的,但北京方面把目光看向了歐洲養豬戶。

自從上週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施加限制以來,所有人的眼睛就都盯著北京。報復就要來了。據中國官媒報導,有一種可能是對從歐洲進口的汽油車加徵關稅。但是,受打擊最大的或許不是歐洲汽車製造商。

據有政府背景的《環球時報》(Global Times)週三報導,中國汽車企業和行業協會建議當局對從歐盟進口的汽車加徵關稅。該報上月曾報導說,一家隸屬於政府部門的汽車研究中心建議,中國政府可以將大排量汽油車的進口關稅從目前的15%,提高到25%。

以銷售額計算,中國是歐盟汽車出口的第三大市場,僅次於美國和英國: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Europ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數據,去年共有價值194億歐元的汽車從歐盟出口到中國。這是從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電池電動汽車的兩倍。

您已閱讀38%(355字),剩餘62%(5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