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向大師李嘉圖學兆國債的思維

聃丘泰:應該如何認識超長期國債和後期發行?任何經濟政策也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政策當局要「平衡」收益和潛在風險、預測短期、中期的風險和收益。

5月17日中國財政部公開發行3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24日發行2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6月14日發行5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應該如何認識超長期國債和後期發行?筆者認爲分析超長特別國債要學習經濟學大師李嘉圖的思維。經濟政策受經濟週期、政策效力時間滯後、經濟主體異質性、經濟主體預期等影響,同樣的經濟政策可能差異很大。因此政策當局要科學藝術理解市場。同時,任何經濟政策也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政策當局要「平衡」收益和潛在風險、預測短期、中期的風險和收益。

、兆國債的短期、長期思維

國家超長特別國債著眼未來。經濟理論告訴我們,多數微觀主體如企業個人決策因考覈週期、資金、人性不耐等約束難以「遠視」,無法做出基於「生命週期」的戰略部署和「跨週期」戰略決策,只能依「經濟週期」決策,結果可能會「寅喫卯糧」和走著走著「山窮水盡」。相反,「永遠存在的國家」可以「百年樹人」,超前部署,未雨綢繆,做到車到山前必有路。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是爲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

您已閱讀13%(454字),剩餘87%(29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