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俄關系

美國近期制裁涉俄中企:評價與展望

王英良:美國政府力求以較小代價實現較大威懾和政治衝突效應。但無論在美國何種制裁之下,中國企業都不可能放棄對俄羅斯的貿易。

中國是美國對外製裁的重點國家之一,制裁始終是美國對華關係的重要維度。在歷史上,中國近乎所有產權形態的企業實體均受到過美國政府的制裁。制裁與反制裁貫穿中美關係的始終。這些制裁令可能來自國會立法、總統簽署的行政令或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域性)、國務院、國防部、財政部海外資產辦公室等機構。制裁理由林林總總,包括但不限於特定產業對美國構成競爭、違反美國外交利益、中國展開了對特定國家的軍工援助或合作、中國國內議題等。由於俄羅斯表現出戰場韌性,美國政府認定中國企業通過商貿在客觀上支持了俄羅斯的戰爭能力,由此引發了對中國不間斷的批次制裁。

美國對華施加制裁的週期極短。4月11日,美國宣佈制裁中國6家企業,理由是涉俄、涉軍。5月1日,美國財政部及國務院以協助俄羅斯規避西方制裁爲由,宣佈制裁近300個對象,其中包含中國企業。這一波行動成爲俄烏爆發衝突以來,美方對涉俄中國企業最大規模的制裁之一,也反映出,拜登政府如今越發擔心中國等國爲維持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提供關鍵協助,形成對援烏效果的抵消。

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消耗巨大的陸戰中,雙方在重型砲彈(155毫米)和飛彈方面存在明顯供給不足。其中在火藥領域,硝化棉成爲重要原料。歐美聯先前合制裁中國使中國棉花出口受限,棉花製品是重要的彈藥助燃物,結果使北約一方無法在短期內對烏克蘭提供所需砲彈援助。美國此次宣佈的制裁對象包括中國「衡水和碩纖維素有限公司」及「衡水元展貿易有限公司」,這兩家企業被指控向俄羅斯出售可用於生產火藥及火箭推進劑的原料——硝化纖維素。另外,一家總部位於深圳的中企「巨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被控涉嫌向俄羅斯出口用於生產無人機的產品,如螺旋槳、發動機和傳感器;「武漢高芯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漢同升科技有限公司」也名列制裁名單,其中武漢高芯被控幫俄羅斯軍用光學制造商生產紅外線探測器。

您已閱讀27%(767字),剩餘73%(20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