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房地產:破立之間的艱難抉擇

趙建:在當下的破立之間,房價開始出現極其劇烈的調整。如果這個趨勢止不住,中國的金融與信用體系將會出現大問題,可以說是到了生死攸關的時間視窗。

自發布「三條紅線」以來,中國的房地產治理整頓已經進入了第三年個年頭。三年來,爲了追求所謂的高質量發展,監管層對房地產有「破」有「立」,先是以破爲主,後到「先立後破」,政策根據形勢變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反轉。「三條紅線」是「破」,「融資三支箭」與「三大工程」是「立」。在當下的破立之間,房價開始出現極其劇烈的調整。如果這個趨勢止不住,中國的金融與信用體系將會出現大問題,可以說是到了生死攸關的時間視窗。

這三年多來的房地產轉型歷程顯示,破與立是不對稱的兩個過程:破如山倒,立如抽絲;破如崩,立如登。基於這種不可逆性,如果不能認識到問題的實質就貿然下藥方,政策出現重大副作用後就很難有從頭再來的機會。現代經濟的複雜性和脆弱性就在於此,作爲國家核心資產的房地產體系更是如此。因爲它涉及的行業太廣,與金融體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中國特有的城市化階段又有著深刻的社會影響。因此當房地產「破」的時候,往往表現出來的不是鋼筋混凝土的「破」,而是信用體系的「破」,國家資產負債表和社會集體心理長期的疤痕。這個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來治癒。

日本和美國都曾經經歷過這樣的「破-立」過程。作爲一種不動產,期限最長的固定資產,建設年限與使用年限極大的不對稱,很容易造成巨大的週期波動,所以房地產週期也被稱爲「週期之母」。另外一點,作爲最佳的抵押資產,房地產週期也創造著信用週期,槓桿既拉大了週期的長度,也加劇了週期的波動。所以,當房地產週期從頂部反轉的時候,往往伴隨著巨大的泡沫和槓桿破裂,房地產危機也往往以金融危機的形式爆發。

您已閱讀22%(651字),剩餘78%(22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