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臺灣

民進黨長期執政?勝選僅靠基本盤?

林原:臺灣的政治格局還不夠穩定,仍處於演變過程中。就民進黨而言,應不會認爲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爭取基本盤支持就能輕鬆擊敗挑戰。

2019年5月22日,筆者在臺灣媒體發表文章《執政三週年:民進黨是否應深刻反省》,裏面提到:「2016年,在蔡英文就職數月後,筆者就想寫一篇文章,主張民進黨若想連續執政20年,在蔡英文第一任期內應主要推轉型正義及追討黨產,其他改革事項儘量都放到其第二任期推動——必要時甚至可再往後延。」在2016年蔡英文上臺後不久,我就在評估民進黨連續執政20年的可能性。太陽花學運後,2014、2016連續兩次選舉大勝,爲民進黨在臺灣執政奠定較爲堅實的基礎。民進黨連續執政20年雖非必然,卻具有不可低估的可能性。

朱志羣教授在《賴清德當選臺灣總統令北京陷入兩難》(發於《聯合早報》2024年2月8日)提出:「民進黨可能長期執政」。長期執政與連續執政20年的說法差別雖然不大,但並非不存在。幾年前談連續執政20年(約略之數),其實是指民進黨應會突破「八年魔咒」,持續執政16年、20年(甚至更長)。不過,目前聲稱民進黨(能像自民黨在日本那樣)在臺灣長期執政有些偏早。臺灣的政治格局還不夠穩定(包括尚未形成典型的「一黨優勢制」),仍處於演變過程中。

朱教授還認爲:「由於『得票最多者當選』的選舉制度和高度分裂的臺灣社會,民進黨很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執政。民進黨候選人只須爭取基本盤(約佔合格選民的40%)的支持,就能輕鬆擊敗挑戰者。」這種說法有可商榷之處。就民進黨而言,應不會認爲「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爭取基本盤支持就能「輕鬆」擊敗挑戰者。四年後藍、白陣營爲求勝選能否整合成功,目前不易預測——那時代表國民黨參加大選的可能是對「藍白合」較爲積極的盧秀燕(現任臺中市長)。「藍白合」決定權根本不操之於民進黨,該黨候選人對此豈敢「輕鬆」?至於臺灣社會的高度分裂,主要指藍、綠陣營之間——而藍、白之間,並非僅有對立,合作的可能性不應排除。「藍白合」如果實現,民進黨候選人又如何「輕鬆」擊敗競爭對手?

您已閱讀40%(791字),剩餘60%(11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