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重現《繁花》似錦,需要三類新質生產力

夏春:經歷了兩輪經濟週期,我們有理由期待《繁花》再次盛開。此次的催化劑可能是中國積極參與到與全球南方國家的深度合作,及新質生產力的形成。

最近電視劇《繁花》熱播,大家看到了九十年代初期股票市場和外貿市場的活躍。《繁花》的主要故事集中在1991-1994年,大結局我們看到的是1997年浦東東方明珠的建成和香港的迴歸。去年熱播的電視劇《漫長的季節》故事發生的背景是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1998年的國企改革和4500萬工人下崗。《繁花》是《漫長的季節》的鏡像故事,都講九十年代,一個講經濟上行期,一個講經濟下行期;一個講亂花漸欲迷人眼,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個講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2001年中國加入WTO成爲世界工廠,經濟再次迎來了《繁花》似錦的年代,並在「四萬億」的刺激下盛開得更加耀眼。一直到2011年,經濟每年的增速都在8%以上,但從2012年開始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再次進入到了《漫長的季節》這樣一個狀態。

2019年4月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就說了: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

您已閱讀11%(395字),剩餘89%(30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