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經濟學鼻祖亞當•史密斯的筆下,政府只是在夜深人靜時不時提醒居民「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守夜人」。只有在居民房屋不小心「走水」(失火)時,政府纔會派上角色,組織大家幫助滅火。
然而,一段時期以來,「有爲」成爲中文語境中政府的標準定語。原本與「有所不爲」捱得更近的「有(所)爲」現在似乎離「政府」這一詞更近。大凡有「政府」字眼出現的地方,必然會順帶著「有爲」。出現這樣的局面,我們的很多主流經濟學家自然功不可沒。
發生在2024年歲末年初的幾件事促使我思考,也許是我們的政府角色轉變的時候了,即使我們的政府不能回到亞當•史密斯筆下的「守夜人」,也許至少應該從所謂的「有爲」政府轉變爲「順勢而爲」政府。在這個時代,只有「順勢而爲」,政府也許纔會變得真的「有爲」。
您已閱讀13%(331字),剩餘87%(21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