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從「有爲」政府到「順勢而爲」政府

鄭志剛:在全新的直播電商時代,我們的政府不必期待多「有爲」,能夠做到「順勢而爲」就已難能可貴。「順勢而爲」也許纔是一種真正的「有爲」。

曾幾何時,在經濟學鼻祖亞當•史密斯的筆下,政府只是在夜深人靜時不時提醒居民「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守夜人」。只有在居民房屋不小心「走水」(失火)時,政府纔會派上角色,組織大家幫助滅火。

然而,一段時期以來,「有爲」成爲中文語境中政府的標準定語。原本與「有所不爲」捱得更近的「有(所)爲」現在似乎離「政府」這一詞更近。大凡有「政府」字眼出現的地方,必然會順帶著「有爲」。出現這樣的局面,我們的很多主流經濟學家自然功不可沒。

發生在2024年歲末年初的幾件事促使我思考,也許是我們的政府角色轉變的時候了,即使我們的政府不能回到亞當•史密斯筆下的「守夜人」,也許至少應該從所謂的「有爲」政府轉變爲「順勢而爲」政府。在這個時代,只有「順勢而爲」,政府也許纔會變得真的「有爲」。

您已閱讀13%(331字),剩餘87%(21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公司治理新視野

鄭志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他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獨立董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成員、北京國有資產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泰康資產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設計出來的》《成爲董事長—鄭志剛公司治理通識課》《分散股權時代的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證據》《國企混改的理論、路徑和模式》等著作。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