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從去年10月對華實施進一步的先進半導體技術出口管制,到今年10月公佈其最終規則,從常規操作出口管制,到非常規操作限制對華敏感技術投資,有觀點稱,美國正在對華進行技術脫鉤和技術封鎖。而美國的盟友歐盟也正力圖在關鍵技術領域實施去風險。今年10月,歐委會建議與歐盟成員國在今年年底前共同對先進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技術和生物技術四個技術領域進行風險評估,技術風險和技術洩露風險正是歐盟經濟安全戰略中重點審查對象之一。
技術封鎖、技術去風險能夠實施,必定以技術優勢爲前提。德國經濟研究所IW今年6月發佈的一篇研究指出,中國在很多重要的關鍵產品上對西方很依賴,比如機械、高度專業化的設備和半導體上。在具體的產品上,中國最大的貿易逆差體現在半導體上,2021年,中國的半導體進口額爲4330億美元,佔總進口的16%,是所有進口產品中價值最高的部分,其中,來自西方的進口占了所有半導體進口的32%。研究稱,在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品進口上,西方和中國臺灣佔總進口的68%。
中國國家智慧財產局發佈的《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統計監測報告(2022)》也指出了中國和西方的在創新能力上的差距。報告稱,2022 年美歐最新報告顯示,美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 GDP 比重爲 24%,就業人員所佔比重爲13%,歐盟分別爲 17.4%和 11.0%,均明顯高於我國水準。2021 年,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 GDP 比重達12.44%,同比提高 0.47 個百分點,較 2018 年提高 0.79 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