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組織(簡稱哈馬斯)對以色列主動發起血腥殘暴攻擊的起因何在,一週前爆發的以色列-哈馬斯衝突已近乎完全吸引西方媒體眼球。在哈馬斯喪盡天良的故意屠殺平民與婦孺的殘忍面前,先前普丁被西方飽受譴責的悍然進攻烏克蘭的行徑,有了更低級的襯底。
對這場由衝突升級而成的戰爭,西方不存在對普丁進攻烏克蘭那樣清晰明確的一致反對,不存在烏克蘭得到的那種集體性的支持(即支持烏克蘭尋求正義與自由)。
經過一週的集體困惑,雖然英國至今未能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像對待烏克蘭那樣的全民支持,但對此事的判斷標準已經基本集中在「行動是否合乎國際法」?但由於媒體、政府以及民衆對「誰應該被國際法保護」的解讀不同,至今對以哈戰爭的辯論仍在繼續。
您已閱讀13%(310字),剩餘87%(21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