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印度

印度推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效果有待觀察

黃鎣祺:儘管IMEC計劃被宣傳爲是對「一帶一路」的直接響應,但其規模和範圍明顯無法與「一帶一路」相提並論,其根源在於「缺乏預算」。

古老的東方有一諺語,「畫在牆上的大餅,不管怎麼好看,怎麼逼真,都很難讓人喫飽」。最近,G20領導人峯會期間各國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中宣佈將建設「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 IMEC),這在相當程度上給人的感覺是,美國又開始帶著部分國家畫出了一張看上去很好看,但其實解決不了問題的大餅,預期從這個項目中獲得實際收益,也就是指望著多少喫飽一點的國家,但估計最終仍然不能逃脫畫餅不能充飢的虛幻。

整體看,IMEC項目是美國爲了對沖中國「一帶一路」而提出的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的一部分。PGII以及這次IMEC項目出臺,有一個共同的背景是美國以及歐洲日趨難以遏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影響力時所表現出的戰略焦慮,迫切需要提出一個美國版本的「一帶一路」進行對沖,哪怕僅是在心理上收穫自我安慰的效果。在中美競爭走線激烈,而傳統的工具箱工具面臨低效或者失能的背景下,這一倡議被認爲是至關重要的。

從構想來看,IMEC設計相當好看。總體看,這個項目計劃構建一條橫跨兩大洲的鐵路和航運線路,包括兩條獨立走廊:東部走廊連接印度與阿拉伯灣;北部走廊連接阿拉伯灣與歐洲。根據歐盟執委會醞釀的一份檔案顯示,除鐵路線外,IMEC走廊還包括一條輸電纜、一條氫氣管道和一條高速數字網線。對這份計劃,國際社會的評論是,這個項目,儘管目前爲止還是倡議,是美歐構建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形成抗衡,尋求抵消效應的標誌性項目的階段性計劃,但這至少說明這個項目已經取得的一定的成功:即美國終於設計了一個項目,可以與「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對沖。

您已閱讀24%(696字),剩餘76%(22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