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在朋友之間聊天,或者讀一些金融媒體報導時,大家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是:接下來的經濟形勢如何?展望未來,經濟形勢是越來越好,還是令人悲觀?
這個問題之所以令很多人感興趣,因爲它和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休慼相關。誰都希望自己的薪水可以漲一點,收入可以高一點,股票可以賺一點,而如果經濟不好,增速下降,公司不賺錢甚至虧本,很多人則會面臨失業的風險。
那麼我們如何來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呢?正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常見的方法是跟蹤並分析各種宏觀數據,比如失業率、物價指數、PMI等。但由於採集統計宏觀數據需要時間,因此會經常發現這些這些指數有滯後性,最多只能告訴你過去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發生了什麼,而不太可能告訴你接下來未來會怎麼樣。爲了縮短滯後的問題,有些人會觀測一些更新頻率更高的數據,比如用電量、船運訂單,開工率等。甚至還有些機構想到用衛星觀測大型超市外面停車場的擁擠程度,來推測大眾的消費慾望,並預測經濟的成長前景。
您已閱讀16%(408字),剩餘84%(21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