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2023發展與展望

5.5%,是怎樣一種溫差?

徐瑾:上半年GDP5.5%,怎麼看?宏觀與微觀存在溫差,以誰爲準?未來需要更明確的政策方向性信號,穩就業就是穩經濟,核心就是穩民企。

人的悲喜不能相通,對於經濟的理解亦是如此。

二季度經濟增速6.3%,加上一季度的4.5%,上半年增速5.5%。這一數據見仁見智,不過相關人士表示上半年5.5%的經濟增速含金量比較高,原因在於對比其他發達國家,中國依舊領先,「美國、歐元區、日本、巴西GDP同比分別成長1.8%、1%、1.9%、4%,即便考慮到二季度的變化情況,從上半年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增速仍然在主要經濟體當中是最快的。」

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來看,經濟的復甦效果依舊有待觀察。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成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成長8.2%,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成長2.1%,這些個位數的成長對比過去兩位數的增速明顯有巨大折扣。如果考慮到去年的低基數,使用兩年複合增速來衡量,那麼二季度經濟增速僅有3.3%,是除2020年1季度疫情突襲之外數十年來最低水準。諷刺的是,年初不少經濟學家對於今年中國經濟最大的擔心是復甦導致的過熱,如今看來,對比7月酷熱天氣,數據的寒意不言而喻。

您已閱讀25%(431字),剩餘75%(13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