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昆德拉

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之重

徐瑾:在生存困境浮現的時刻,恰恰是重讀小說最合適的時刻。昆德拉總能對無法言說的荒誕處境加以嘲笑,顯得這種處境不那麼令人恐懼。

米蘭•昆德拉走了,享年94歲。

1929年4月1日,他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父親是一位鋼琴家,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音樂啓蒙。在他的成長階段,他逐步轉向寫作,其母國同時期也正經歷時代變革,而他個人的生活也經歷波折。1975年,他最終選擇法國定居,其後堅持以法語寫作,逐步贏得世界性聲譽。

和不少作家一樣,昆德拉早年試過不同的文學題材,對詩歌與戲劇都有涉獵,最終他在小說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自己的風格,甚至是他自己。時至今日我們爲什麼還在談論昆德拉?或者換一個問法,我們爲什麼還在閱讀小說?昆德拉本人,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也在探索小說這一形式的真諦,也在爲失落在喧囂中的簡化世界,刻畫其複雜存在的一瞬。

您已閱讀9%(295字),剩餘91%(28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