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集團(NIO.US; 9866.HK)一向因其先進的電動車而廣受讚譽,但上週它卻發現自己面臨一種前所未有的處境,因爲它在宣佈對全系電動車降價3萬元後,成爲了網民嘲笑的對象。就在兩個月前,蔚來執行長李斌還聲稱,肯定不會加入這場目前正在扼殺該行業的價格戰,稱這種盲目降價只會導致「惡性競爭」。
蔚來的轉變凸顯了中國電動車車企目前面臨的困境,因爲它們正試圖順利度過一個意想不到的轉變,而分析機構稱,這個轉變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小公司的處境最爲艱難,因爲進一步降價會侵蝕它們本已微薄的利潤。但拒絕參與這場降價遊戲,則會面臨銷量流向比亞迪(1211.HK; 002594.SZ)和特斯拉(TSLA.US)等行業巨擘的風險。
我們稍後再來看最近的價格戰,是如何影響包括理想汽車(LI.US; 2015.HK)、零跑汽車(9863.HK)和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以及威馬汽車這些中國本土小型電動車車企。但首先,我們要回過頭來看看這場已經持續了數月的價格戰,是如何演變的。
您已閱讀22%(443字),剩餘78%(15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