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處在歷史風凌渡口的中國房地產業

陳志龍:ST泰禾退市,意味著什麼?鑑於房地產與經濟發展的特殊重要性,許多國家都有過養「蠱」並且最終「蠱」中毒歷史,日韓經驗有何啓發?

過去兩年,房地產市場雷聲滾滾,在債務到期,融資環境惡化、業績收縮等多重壓力下,頭部民營房企出現大面積的公開市場債務違約事件。時近年中,今年房地產市場的大事不是杭州西湖斷橋邊房價腰斬的「斷魂」訊息,而是大A市場上,隨著房地產板價格塊持續向下,多家房企瀕臨退市。5月23日晚間,ST泰禾公告稱,截至5月23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十二個交易日低於1元。根據相關規定,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於1元/股,公司股票將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交易。ST泰禾不是第一家退市房企,也不是最後一家。

上市公司退市,苦的是一衆投資人,還有攀上市公司高枝的金融機構。銀行貸款等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獲得融資的重要管道。房企的爆雷和退市,鉅額債務鏈的絞索,將直接套牢銀行,傷及銀行的資產質量。近期,多家上市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房地產貸款的不良率明顯上升。截至2022年末,六大國有銀行房地產業的不良貸款額共計1977.6億元,其中四家大行的房地產貸款不良率超4%。而今年上半年,市場環境沒有改善,這個數字還將繼續上升。近期,民生銀行回覆上交所一則詢問函,該行對公房地產貸款餘額爲 3,633.44 億元, 佔貸款總額的 8.77%。截至 2022 年末,民生銀行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餘額 155.45 億元,不良貸款率爲 4.28%。爲了證明該行房地產資產質量變動情況與可比同業整體變動趨勢一致,回覆中還詳細列舉了同業房地產貸款不良的情況。

在房地產的流金歲月裏,頭部開發企業都是金融機構的「座上賓」,從開發貸到按揭貸款,它們是銀行眼中的「金娃娃」。不少開發商資金流充裕,資產負債表象「堅固的堡壘」一樣固若金湯,它們手上的「地王」和「豪宅」都是最「信得過」的資產。以至有的銀行行長說,只要做過房地產貸款,其他貸款都不想放了。跟有錢的主兒玩錢,既安全回報又豐厚,好喫好喝好玩。格式化的按揭合同簽到手軟,案場的客戶經理按件計酬,房地產火爆時,客戶經理一年都能拿上百萬。既然這些資產如「城堡般」固若金湯,那些萬能的專事金融創新的金融巫師們就開始包裝複雜的衍生品,幫助發美元債,設計優先劣後的對賭產品,各種正向反向的槓桿融資都上,以及各種琳琅滿目的資產支持證券化產品,它們總能以眼花繚亂的合法手段來規避監管限制,「最後大家都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了」。房地產的表內表外槓桿越拉越長,長時間沒有紀律來約束這種貪婪和放縱,房地產普遍存在著過度融資過度透支,否則你無法理解恆大能把槓桿債務搞到2兆的宇宙級天量。

您已閱讀20%(1034字),剩餘80%(41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