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中國本土資本的不斷發展,中國在外資利用上的情況也有所變化。中國本土資本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跨國品牌,並且這種品牌效應已經在穩定出口額和外貿業績上初具成效。爲此,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外貿轉型之路」專題,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文章中,我們將講述中國不同省份的代表性企業如何在不同的細分市場上,形成自己的跨國品牌。編輯事宜,聯繫閆曼 [email protected]。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80年代拎著家當走過羅湖橋,來到內地淘金的香港商人們。他們和內地社會各界合作,從「前店後廠」的模式開始,愣生生在中國創造出了另外一條產業轉移的雁陣。
其實拎著家當的倒也不只是香港人——儘管臺灣當局在80年代前期仍然對臺灣同胞來往大陸多有限制,但仍有思鄉心切的臺灣同胞取道香港來往大陸。隨著臺灣同胞對大陸瞭解不斷深入,自然也有藝高人膽大的臺灣同胞選擇在珠三角投資興業。
您已閱讀14%(384字),剩餘86%(22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