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對話

告別「大拆大建」時代,中國建築業面臨低碳轉型

夏志堅:以房地產爲代表的建築業構成了中國社會42%的碳排放,如今大拆大建的時代已經成爲過去式,這無疑會對中國碳排放帶來深遠影響。

「我們不能因爲城市更新去搞大拆大建。」3月7日下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今年兩會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此說道。一個時代正在落幕。

在地產經濟高歌猛進的21世紀前20年,中國幾乎所有城市的發展都伴隨徵地、拆遷、補償和重建,幾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因爲拆遷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挖掘機、吊塔、腳手架是過去幾十年裏遍佈中國城市最顯眼的標誌物。2009年,有媒體人提議將當時建築物外牆上隨處可見的」拆」字作爲這一年的年度漢字。

如今,大拆大建的時代已經成爲過去式。自2021年限制高負債房企融資的「三道紅線」政策全面實施之後,中國的地產開發便從先前的激進擴張轉入了快速收縮的階段。即使在2022年下半年政策鬆綁之後,收縮的跡象依然沒有得到逆轉。水泥、鋼鐵等與之相關的高碳行業也因此受到波及。

您已閱讀7%(335字),剩餘93%(45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