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德國

德國爲什麼在談論每週四天工作制?

張冬方:每週四天工作制這個看上去「想得美」的提議並非完全空穴來風,而是作爲一個解決問題的藥方,來解決德國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

假如讓你每週從工作五天縮短至四天,到手的工資還和原來一樣,你願意嗎?我想像不出來,除了把工作當生活的人,會有人說「不願意」。就好比這麼一個問題,你天生貌美出身多金,無需粗繒大布裹生涯,也能腹有詩書氣自華,你願意嗎?你隨便挑你愛喫的喫,喫多少都健康且不發胖,你願意嗎?在堅硬的現實面前,我們普通人哪來的議價能力?

然而,德國人目前就在認真地討論這麼一個話題:要不要推行每週四天工作制?最近,德國金屬工業協會宣告,在鋼鐵行業的下一輪勞資談判中,將要求在工作報酬不變的情況下,實現每週四天工作制,由此引發了對這個原本並不新鮮的話題的新一輪討論。

每週四天工作制主要有兩種模式:每週工作時長由原來的40小時變成32小時,由原來的五天變成四天,報酬不變;每週工作小時總數不變,天數由原來的五天變成四天,均攤下來,每天工作8小時變成10小時。前者強調的是用80%的工作時間和100%的工作效率獲得100%的工作收入,而後者側重的是天數變短,效率不減。

您已閱讀20%(417字),剩餘80%(17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