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歐關係

中國能穩住歐洲嗎?

鄧聿文:至少在目前階段,歐洲無力擺脫美國,形成戰略自主的獨立一極,但歐洲也不大可能完全站在美國的立場去遏制中國。

中國近期的外交著力點在歐洲。外交當局的三位主管——外交部長秦剛、外辦主任王毅和國家副主席韓正都現身歐洲,訪問歐洲多國,中國政府烏克蘭問題特別代表李輝也於5月15日啓程赴烏,同五國談論斡旋之事。如果把早前的法國總統、西班牙首相、歐盟執委會主席以及德國外長相繼訪華算上,還有日前訪華的匈牙利外長,4、5兩月是中國外交的歐洲月。

美中對抗以來,北京一直在佈局如何打破華盛頓對中國的圍堵和遏制。目前看北京將經營的重點放在兩個部分,一是全球南方國家,特別是上合組織、金磚五國(印度除外)、東盟、中東和非洲,這是中國外交的根基;二是歐洲。後者對中國抗衡美國、削弱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壓力尤其關鍵。因爲大西洋聯盟是西方陣營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爲美國最倚重的盟友,歐洲在美國圍中戰略中發揮何種作用,對華盛頓能否取勝至關重要。考慮這個因素,北京不管願意與否,都要極力去拉攏歐洲,儘量不要讓歐洲站在抗中第一線,與美國並肩作戰。

所以北京在疫情放開、國家逐漸恢復正軌、完成了「兩會」的人事部署後,外交集中力量在歐洲。秦剛對德、法、挪威三國的訪問,韓正出席英王加冕儀式並訪問葡萄牙和荷蘭,王毅在維也納同美國總統國安顧問沙利文會談並訪問奧地利,特使李輝對烏、俄、波蘭和法、德的訪問,充分顯示中國對歐洲的重視。這些訪問目的有三:(1)深化中國同相關國家的雙邊關係;(2)改善中國與歐盟的關係,爭取歐盟不選邊站;(3)說服歐洲支持中國調解俄烏衝突。

您已閱讀23%(604字),剩餘77%(20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