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

爲什麼商業銀行不應做投行業務?

李楠:波克夏股東會上,蒙格說商業銀行不應做投行業務,對中國有何啓發?科技新創企業宜用直接融資,投資人須分擔風險,「投貸聯動」不適用。

北京時間2023年5月7日晚,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更多的人在線上,觀看了被稱爲全球投資界「春晚」的波克夏年度股東大會。在備受關注的提問環節中,今年8月30日將滿93歲的巴菲特和已經99歲的蒙格,從當地時間上午9:15到下午3:45,長達5個半小時內回答了48個問題(原計劃回答60個問題)。在短暫的午餐休息之後,第一個問題就是關於近期美國銀行業危機的問題。

巴菲特非常幽默地說,他知道肯定會有關於銀行的問題,所以準備了兩個名牌。說著就把面前的兩個超大名牌卡轉了過來,巴菲特面前的是「AVAILABLE FOR SALE」(可供出售),而蒙格面前的則是「HELD-TO-MATURITY」(持有至到期日),讓人不禁拍案叫絕。因爲正是這兩類資產在美聯準暴力加息下市值暴跌,造成過多過於集中持有這類資產的矽谷銀行破產,以及其他銀行出現大額未實現損失(unrealized losses)。

關於近期美國銀行業危機,巴菲特和蒙格的一個主要觀點是什麼?蒙格說自己可能會被說老派,但是他堅定地認爲商業銀行不應該做投資銀行業務。巴菲特則說,他雖不是葛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的「佈道者」,但是他完全同意蒙格的看法。

您已閱讀13%(525字),剩餘87%(34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