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人民幣互換協議:如何助推貿易結算本幣化

夏樂:國際貨幣體系或處在鉅變前夜,改革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人民幣國際化深化過程中,互換協議在促進本幣貿易結算之外,如何有更多建樹?

美元霸權正在給剛剛擺脫新冠疫情的世界帶來越來越多的不安。衆多發展中國家意識到,正是全球金融體系過分依賴美元的現實,直接導致美國對金融制裁的濫用,同時美國金融風險具有巨大的外溢效應,經常令無辜的其他經濟體承受美國政策決策失誤帶來的沉重損失。今年到訪中國的兩位外國領導人都明確提及對美元霸權的擔憂: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提出建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倡導本幣結算區域內貿易;而巴西總統盧拉則表示金磚國家應當優先使用本幣結算相互間的貿易,不應再依賴於美元。

這兩位國際領袖的建議與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國家總體戰略不謀而合。特別是當前中美之間國家競爭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推動人民幣早日成爲國際貨幣也已經成爲中國決策層、商界乃至學界的普遍共識。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提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無論是推動本幣貿易結算還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都離不開相關的制度性安排。在此方面,筆者最爲看重中國人民銀行與多個海外央行簽訂的一系列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以下稱人民幣互換協議),因爲它們將會成爲推動貿易結算本幣化的重要制度性安排。

您已閱讀15%(454字),剩餘85%(26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