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復甦」給西方企業帶來利潤與迷茫

中國在新冠疫情之後重啓經濟,將使西方企業減少對華依賴的計劃更加難以執行。

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正在恢復活力,並對西方企業展現友好姿態。在推高跨國企業營收的同時,這也造成了新的進退兩難:在與臺灣問題相關的地緣政治張力不斷加劇之際,它們還要不要投資於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呢?

自去年12月北京方面取消所有新冠防疫限制措施以來,被壓抑的零售業需求推動經濟比預期更快地復甦。中國經濟第一季度4.5%的增速提振了西方品牌的業績,尤其是高階消費品牌的業績。

以保時捷(Porsche)爲例,這家德國豪華汽車製造商報告稱,在其最大市場中國的推動下,其一季度全球銷量創紀錄地成長了18%。路威酩軒集團(LVMH)也受到了這個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的提振,該法國集團表示,就在美國市場成長放緩之際,中國市場推動其一季度銷售額激增17%。與此同時,其總部位於巴黎的競爭對手愛馬仕(Hermès)稱「中國新年的業績非常好」,其一季度收入成長了23%。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數據顯示,在這些高階消費品領域,消費者在中國購買奢侈品支付的費用可能比在歐洲高30%。

您已閱讀31%(437字),剩餘69%(9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