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從美國總統到美聯準和FDIC和美國財政部都表示在接管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和Signature Bank之後,都努力安撫投資者,稱華盛頓監管機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儲戶,但全球投資人仍無情地拋售了美國各大銀行股票,甚至引發了對高盛、摩根大通等2008年金融危機時亦「大而不倒」的銀行股的股價大跌。而矽谷銀行與中國創投基金和科技創業公司的各種聯繫也在各大社交傳媒上被挖掘出來,因此導致了對科技大佬們的公司和個人存款財富的諸多質疑。
上週末矽谷銀行的突然倒閉給商界帶來的衝擊波是否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成爲壓倒銀行股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還不得而知。但其引發的對地區性銀行流動性的新質疑顯而易見,在這種環境下,美國各大地區銀行的傳播策略主管和銀行領導者們都應在未來幾天內,快速策劃和實施最佳的危機管理實踐方案。而與之相輔相成的是中國消費者科技和醫療科技公司的快速闢謠公關戰。
在這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當口,我們要遵循一些危機公關的基本原則:過度溝通好過緘默不語,立即制定計劃好過心存僥倖,直接否認負面猜測好過顧左右而言他。
您已閱讀34%(474字),剩餘66%(9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