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無數先哲猜想,我們面對的紛繁複雜的宇宙是從極爲簡單的「一」開始的。這個「一」可以理解爲一個祖先。祂第一個出現,然後生下後代。然後一代一代地繁衍。還可以理解爲無法再繼續分下去的基本單位,如分子,原子,夸克,超弦,……。還有一種看法,這個「一」是單一規則。宇宙最初的質料遵循這一極簡的單一規則行爲。如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謂「道生一」就是無中生有。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怎麼才能無中生有?其實,無並不是真的無,而是看不見。所謂道,就是道路,就是要走的,這意味著這是行爲規則。一條路線,在沒有人走的時候是看不見的;一個行爲規則在沒有人遵循的時候也是隱而不見的。只有當人們沿著道路走時,人們才較清楚地看到有一條路;只有當人們遵循行爲規則時,這個行爲規則才能看得見。
所以當老子說「道生一」時,就是說人們看不見的道路,當人們走的時候顯現出來了。而在此之前,「道」是存在的。所以才能「道生一」。如果什麼都沒有,就不可能生。而道是從哪裏來的呢?老子又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從自然來。怎麼從自然裏產生的呢?隨機的。想像一下宇宙之初,大霹靂造成了無數大小、形狀不一且溫度、速度不同的質料,它們隨機地選擇行爲方式,在億萬種行爲規則中偶然出現了一個規則,它使質料的行爲產生的結果具有類規則性結構,這種結構可以使質料以某種形式更有效地存在。於是這種行爲規則就被選中了,這些質料就持續地堅持這種行爲規則,而由此形成的結構就保持了下來,使其保持有效的存在。由於這種行爲規則的有效性,使得其它質料也「接受」和「模仿」。於是這種行爲規則就不斷擴展。
那麼不同的質料接受同一種行爲規則是否形成了同樣的結構?未必。由於前面已經說過,質料大小和形狀都不一樣,它們遵循同一行爲規則所生成的結構是不一樣的。就如同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狀的磚頭按同一建築規則蓋樓是一樣的,會蓋出許多不同的樓房來。舉個例子,有些植物生長的質料是左長右短,按每次生長一格規則,它生成一段時間後,定會向右旋;但左短右長的質料按同一規則生長,就一定會是左旋。許多不同的質料按照同一行爲規則會生長出千姿百態的植物來。另外,任何質料所處的環境也多種多樣。我們知道,遵循同一行爲規則在遇到不同的情況時,具體行爲顯現出來的樣貌也不一樣。例如水的行爲規則是一定的,是往下流,但水流遇到阻礙也會拐彎、迴轉、濺起浪花,或激盪起大浪。水的具體行爲千變萬化,但決不說明在不同的具體情境下,水的行爲規則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