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在年初2023年的跨年演講中,提到2022年的全民偶像是一位中國古代詩詞作者,蘇東坡。跌宕起伏的一年,讓蘇東坡的詩詞,蘇東坡的書畫,甚至是蘇東坡的人生故事,都成爲了津津樂道的話題。人們似乎從來沒有如此愛蘇東坡,愛他的詩詞,不管是別離還是思念,不管是坦途還是逆境,總能找到一句詩詞貼合當下的情緒。不光是蘇東坡,這些年古詩詞不斷被強調重視,從學生應考到全民追捧,從電視節目到商業文化運作,它已經成爲一種文化符號,頻繁出現在生活中。是迴歸,也是一場和今日生活的雙向奔赴。
對大多數人來說,讀詩是一件十分遙遠的事情。離開了學校,離開了文科考試,詩也就離開了生活。但它又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記憶,十分容易被喚醒。只要給點陽光和雨露,就能當春乃發生。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學齡前就被大人教幾首古詩,爲入學打些基礎。最終這些詩幾乎成了肌肉記憶,久久不會忘記。等自己做父母,孩子到了牙牙學語的時候,也同樣會教他們背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學齡前的孩子會背詩,能多背詩,成爲聰明好學的標誌,說明這個孩子記憶力好,口齒清楚,以後讀書也有望成才。家長在朋友們的表揚聲中得到極大的安慰和滿足,也有了繼續教學的動力。
您已閱讀23%(503字),剩餘77%(17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