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美關係

氣球墜落:美國可能預備起訴中國

王英良:美國在氣球議題上的立場可能將是「充分利用,長遠打算」,這或將是中美關係在21世紀的重要分水嶺。

氣球事件是中美關係在新年的「梗」。無人預料到中美兩國國家元首精心謀劃的會晤會被氣球攪局,其實這對中美都是巨大的外交意外和損失。據訊息,2023年1月至2月數個來自中國的高空氣球飛入美洲多國空域,引發外交事件。2月2日,美國國防部通報北美空防司令部,稱偵測到一艘飛行物自阿拉斯加侵入美國和加拿大領空,疑爲蒐集情報所用的高空偵測氣球(美或稱之爲「間諜氣球」),經推定檢測,此飛行物源於中國,而中國也不否認。2月3日,美國國防部通報第二個氣球正位於拉丁美洲空域。美軍於2月4日下午在南卡羅來納州臨近海域上空使用武力擊毀上述第一個氣球,並進行打撈取證。這隨後引發中美外交螺旋衝突。

儘管美國國防部表示該飛行物並未造成任何「實質上的安全危險」,但此事仍加劇中美關係緊張。五角大廈譴責中方侵犯領空、違反國際法,美國政府因而取消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的計劃;中國外交部則承認氣球爲中方所有,但稱氣球均爲用於氣象等科研目的的民用無人飛艇,因氣候(不可抗力)而偏航誤入領空,指責美方擊毀氣球爲「過度反應」。此事件亦影響中加關係,加拿大全球事務部因而召見中國駐加大使,以示對華不滿。

在中美高競爭、低信任、弱合作的背景下,任何衝突事件都有可能外溢形成「蝴蝶效應」,可能成爲中美關係分水嶺。近期最大的分水嶺就是美國前衆議長裴洛西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嚴正交涉,執意訪問中國臺灣。中國外交部在去年8月5日宣佈採取以下反制措施:一、取消安排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二、取消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三、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四、暫停中美非法移民遣返合作。五、暫停中美刑事司法協助合作。六、暫停中美打擊跨國犯罪合作。七、暫停中美禁毒合作。八、暫停中美氣候變化商談。這使得中美最基本的安全和防務合作管道喪失殆盡,推動中美關係處於一種「真空」狀態,遇到事情只能隔空喊話。中美高度政治不信任,在全球大國關係中是罕見的,而一旦有風吹草動,雙方都可能劍拔弩張。

您已閱讀23%(808字),剩餘77%(27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