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剛過去的2022年,Vogue Business發佈了十張中國2022年時尚行業的諮詢圖表。其中一大趨勢是在美妝行業,國內年輕消費者中,國貨消費潮流繼續領銜擴張。新消費美妝品牌依託強大的網路平臺、本土供應鏈網路以及對中國文化的精準洞察,開始脫穎而出,消費者調查顯示,國產彩妝可以完全替代國際品牌的比例達到13.92%,部分品類願意嘗試的高達58.23%。
我於是認真研究了包括來自我家鄉杭州的花西子等國產彩妝品牌的品類和設計,在被精美的產品驚豔的同時,卻也發現了另一個消費品牌的東西方巨大差異—在公益行動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東方品牌多精於在扶貧濟困和救急(例如疫情期間的武漢馳援)發力,而西方消費品品牌卻一直在深耕長遠的環境問題。也可能正因爲此,國際ESG評級機構的榜單上,無論是MSCI還是S&P,權威機構對中國公司的評級都依然非常不盡如人意。
舉例來說,快消品巨擘聯合利華2020年就宣佈公司變革的一大舉措是到 2025 年將原始塑膠包裝的使用量減少一半。作爲早些時候啓動的試點項目的一部分,2020年夏天,公司在越南測試了美容和護膚品牌銷售時,採用二次銷售罐裝稱斤售賣,而不是反覆使用一次性瓶子,因爲即使是可降解材料的塑膠品,不重複使用依然會引起浪費,且由於當地消費者對性價比很敏感,所以試驗非常成功 。在發達國家英國,公司則對現有銷售的普通清潔噴霧,採取和惠普「按量補充墨盒」類似的填芯方式,爲重複購買的消費者提供按時定量的補充內膽服務,在與希爾頓全球酒店連鎖的多芬產品沐浴露等供應鏈也採取了同樣的補給方式,而拒絕了以前的一次性洗浴產品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