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美關係

新時代的和平共處可能嗎?

李彧可:在綜合國力和價值體系的較量上,中美兩國如何更好地發展自身而最終選擇成爲什麼樣的國家,必定將決定接下來幾十年的國際關係走向。

1959年,尼基塔•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在《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上發表了著名文章 “Peaceful coexistence (論和平共處)」。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立刻寫了一篇針鋒相對的答覆「Peaceful Coexistence: A Western View (論和平共處:一個西方的觀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和西方學者主張以美國和中國爲首的不同社會制度之間共存。 一個過去在美蘇之間沒有發生的事情,現在會在中美之間發生嗎?

在現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儘管過去80年的自由貿易將全世界,包括中美,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但在中美是否能和平共處這個問題上,重重困難還是存在——從各國新出臺的一系列產業政策可以看出,地緣政治仍然是國際貿易順利進行的重要先決條件和制約因素。對中國來說,美國正以各種理由、解釋和行動危及其崛起。美國是一個「外部勢力」,贊助顛覆中國政治制度和破壞中國利益的努力。對美國來說,這些說法很多都是毫無根據的。作爲一個自由民主國家,美國對侵犯人權和操縱世界經濟秩序等行爲保持沉默。比如前國務卿龐畢歐表示,美國與中國政府對抗,但重視與中國人民的友誼。

明顯可以看到,現在又到了一個「政治上的盤點時刻(political reckoning)」——世界上的國家政治經濟制度、社會管理方式、民族文化習俗各自不同,但它們能夠和平共處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您已閱讀31%(616字),剩餘69%(13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