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冠疫情到俄烏戰爭,歐洲汽車業遭受的意外衝擊一波接著一波,晶片短缺是衆多衝擊中相當突出的一個。一段時間以來,隨著疫情在歐洲幾乎被默認結束,歐洲車企和零組件供應商逐漸樂觀,以爲大規模的晶片供應問題可能會得到緩解,甚至會在2023年最終消失。
而保時捷管理諮詢公司在最近發佈的《半導體戰略管理白皮書》中則預測,全球半導體供應危機給給歐洲汽車帶來了嚴峻挑戰,28nm製程以上晶片的結構性短缺可能持續至2025年。而因爲對產能的投資主要集中在90nm製程以下,再加上電動汽車的增加,90nm以上晶片供應短缺或需求增加的局面會加劇。
諮詢公司AlixPartners在今年6月的一份全球汽車業分析中,也做出了類似的預測。自疫情爆發以來一直伴隨汽車業的晶片短缺將持續到2024年,其中一個因素在於電動汽車的繁榮趨勢,尤其在歐洲。晶片危機、東歐因爲戰爭而下降的汽車需求、共享汽車的趨勢都讓歐洲汽車市場的恢復變得更難。分析指出,在歐洲,乘用車2022年銷量不到1600萬輛,即使來年也不會超越疫情前2000萬輛的創紀錄高峯,而是緩慢攀升至1800萬輛水準左右。和傳統燃油車銷量萎靡不振形成對比,歐洲的電動汽車將迎來迅速成長。前一段時間,歐盟在2035年新車退出燃油車上達成一致。分析由此預測,歐盟市場電動汽車(BEV)的市場份額在2035年將達到83%,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水準的50%。而電動汽車對晶片的需求是燃油車的十倍,而且,半導體制造並沒有在汽車業所需要的晶片上擴產,而是忙於應付其他行業高漲的需求。SIA數據也表明,2021年半導體全球銷售市場中,從終端產品來看,半導體需求最大驅動力來自於筆記型電腦或智慧型手機類,佔62.2%,而汽車佔12.4%。 AlixPartners分析稱,電動汽車對晶片的需求以每年55%的速度在增加中,遠遠高於傳統燃油車。在未來,汽車業的晶片短缺將會不成比例地影響到電動汽車,晶片短缺將會持續成爲電動汽車生產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