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電動汽車

巨擘寧德時代入場,「換電」能否成爲電車主流?

換電模式重回賽道,爲新能源汽車領域帶來了新思路。

換電和充電都是目前電動汽車主流的補能方式,換電在那些對補電便捷性、工作效率、體驗度要求更高的場景更有優勢,同時「車電分離」的商業模式也能爲新能源汽車行業生態和社會環境治理帶來福祉。據中國充電聯盟統計,今年新能源汽車公共車樁比爲6.6:1,公共充電樁的供給滯後已成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快速提升,公共補能問題日益凸顯。各大造車新勢力競相追逐的換電市場,已在暗流湧動中展開新一輪競爭。

根據公開數據,截止今年7月中旬,中國擁有換電站上下游企業1,780餘家,其中有超六成相關企業成立於五年之內。9月初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資訊顯示,《電動中重型卡車共享換電站建設及換電車輛技術規範》系列團體標準審定會成功召開,會議一致通過了《電動中重卡共享換電站建設及換電車輛技術規範》系列團體標準審查,爲實現中重卡「電池&車&站」互通互換、達成市場「車電分離」商業模式奠定了基礎。根據《換電站(電動汽車)行業研究報告2022》數據,預計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換電站有望達2.2萬座、運營市場規模有望達2631億、換電站設備市場有望達693 億。

換電賽道的角逐

您已閱讀17%(479字),剩餘83%(23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