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作爲經濟「優等生」,福建財政面臨什麼挑戰?

羅志恆:作爲經濟「優等生」,福建財政特點是對中央財政有淨貢獻、省級財政相對分權、民營外商貢獻佔比高。當前福建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毗鄰,西南與廣東相接,東南與臺灣隔海相望,是我國東海和南海的交通要衝,也是自古以來重要的通商口岸。改革開放四十餘年,福建省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66億元成長到2021年的48810億元;排名從全國第23名上升至第8名,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福建作爲經濟快速發展的「優等生」,其財政特點集中表現爲:對中央財政有淨貢獻、省級財政相對分權、民營經濟及外商投資貢獻稅收佔比高、顯性負債率和廣義負債率均相對較低。

整體來看,當前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與挑戰並存,這對福建的財政形勢也產生重要影響。一方面,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福建的戰略地位持續上升,經濟和財稅成長動能有望增強。中央明確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和多區疊加等政策優勢持續顯現;RCEP的生效實施爲福建省推動市場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促進區域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另一方面,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福建的經濟成長模式相對粗放,以紡織、皮革、化工爲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能源消耗型產業爲主,但這種發展模式也引發了福建省經濟發展「大而不優」、產業轉型升級偏慢等問題。反映到財政上,則具體表現爲四大挑戰:一是經濟創造稅收的能力偏弱,2021年福建財政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GDP比重爲6.9%,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倒數第二;2019年創造的稅收收入佔GDP比重在全國31個省市中排倒數第3,低於全國平均水準6.1個百分點。二是稅收質量有待提高,福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佔比爲73.7%,低於全國平均水準11.6個百分點。三是高質量稅源成長後勁不足,當前福建產業結構和產業鏈發展水準有待進一步提高,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仍需要突破,醫藥製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等高技術產業比重較低,高附加值產業規模偏小。四是土地財政依賴度相對較高,房地產下行週期容易衝擊福建部分地市的可支配財力,加大省級政府調控壓力。

您已閱讀15%(830字),剩餘85%(47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