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經濟學在其他方面有什麼錯誤,它的出發點是正確的:人們確實會對激勵做出反應。假設可再生能源能成爲能源供應的主導技術;簡而言之,假設使用太陽能、風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比使用化石燃料更有利可圖。那麼,市場力量將自行推動經濟向氣候保護的方向轉變。
或許仍有必要降低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成本。或許仍有必要加速技術轉讓。但利潤之風將在他們身後推動他們。這就是我們所生活世界的現實嗎?如果不是,我們如何創造它?
從一個簡單的命題開始:如果一件事是有利可圖的,就會有人去做。資產管理公司可能賣出化石燃料企業的股票,銀行可能拒絕爲它們提供融資。一些投資者可能會拒絕持有那些他們認爲做壞事的公司,或爲它們提供融資。但我的專欄作家同事斯圖亞特•科克(Stuart Kirk)的觀點是正確的:只要這些公司能賺錢,就會有別人去持有它們,併爲它們提供融資。
您已閱讀19%(364字),剩餘81%(15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